行道在心的修炼之道:四十二章经解读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0 浏览:474次

好了,我们今天继续。说到第四十章,"行道在心"。

第四十章,"行道在心

佛说 沙门行道,不似磨牛,身虽行道,心不行道,心若行道,何以行道。

第四十章说明,修道在心,不在形。如果心不在道上,只注重外在的功夫,就像推磨的牛一样,推来推去,天天推,也走不出磨盘。

"佛语":佛说。"沙门行道":比丘行无上道。"无如磨牛":不要像推磨的牛一样,磨来磨去,磨来磨去,都在磨里,走不出磨外。"身虽修道,心不修道":身虽修道,表面上拜佛、诵经、持咒,内心却不注重修行。"心若修道,修道何用":心中若真能修道,一心向道,不打妄想,常在禅定中,即使不修道,也能做到。也就是说,如果你心中没有淫欲妄念,那么你就已经降伏了自己的心。如果你心中有种种淫欲的妄念,即使你表面上装得很老实,但心中却很不老实,有种种淫欲的妄念,那么你表面上再好也没有用。

所以,修行要专注于这颗心,你降伏了这颗心,很快就会证果。如果你不降伏你的心,你试图对抗欲望的妄想,那就像牛推磨一样,在那里磨啊磨啊,非常辛苦,但你无法从磨盘中脱身。

这第四十章讲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佛陀把它讲得更清楚了,所以非常容易理解。沙门,就是出家人。想要出家修行,想要了脱生死,就不能像磨坊里拉磨的牛一样,虽然每天都很努力,走来走去,但就是出不了这个房间,它被枷锁套住了。虽然它很努力,但最终还是出不去。因为是什么在拖住它呢?是磨坊、是枷锁、是食物、是房间,这些东西把它禁锢住了,虽然它很努力,但还是不能得道。

我们修炼也是一样,有的人很努力地修炼,有的人修炼了很多年,你看有的人已经老了。但同样的年龄,有的人很快就见道了。这不是看你多大年纪,真的不一样。因为什么呢?有人推说是前世善根福德修养的结果。我们不能否认因果,这确实存在。但你也不能否认你现在是否正确地使用了你的心智。有些人没有正确的发心,总是着相,不在发心上下功夫,所以不能得道,外道就是这样。

有人认为儒释道是一家,这是不对的。儒家只是世俗的方法,道家也是世俗的方法,它不是世俗的方法,它和佛家的方法不一样,佛家的方法是在心上下功夫,它是世俗的方法。有些人在表面上下功夫,这不是世俗的方法,所以他们无法摆脱生死。佛陀发现,生死的根本原因就是这颗心。心在哪里?它就在我们的念头里,而且它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念头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苦修,而且应该长年累月地苦修。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知道,我们应该在念头之间修行,如果你在念头之间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因为在念间修行的人,他不会关心其他事情,他忙于生死,还有什么可关心的呢?还有什么可想的?什么吃的、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那个都不管,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打妄想,没有时间去想情欲,更不想去想情欲的事情。他甚至不敢想,也没时间想。如果他想了,不就会堕入生死吗?

我以前跟你们说过,妄念一动,有时就是地狱。说:"师父,会这样吗?你看我是不是没活着?" 但是你的种子意识已经种下了地狱的根,将来果实出现的时候,你一定会堕落。

你没有意识到,你的生死就在一瞬间。一念之间,你生起了色心妄念,道心马上就没了,不是说要等到什么时候,多少年以后,那已经是报应的果报了。其实,就是这个念头已经在受报了,只是你不知道,你不清楚。所以我们不能有色心,不能有这种妄念,不能胡思乱想,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绝对离道很远了。

有些人认为:"我已经打消了色心的妄念,我调整得很好,很舒服,我很平静;我觉得我一天都不烦躁,我顺着色心走了。" 你没有意识到,在这样的调整下,一开始你觉得没有什么变化,但一旦变化下来,你就受不了了。

现在没有变化并不意味着内在真的没有变化。就像一个腐烂的东西,它才刚刚开始腐烂,一点都没有,你感觉不到。就像一个烂西瓜,里面开始腐烂了,但外面还是好好的。当有一天你很想用这个西瓜解渴的时候,打开一看,里面都坏了,根本用不了。你不觉得这是在自寻死路吗?到时候渴死了,想靠它救命,它也救不了你的命。

所以,我们要内外一致,在战胜色心的过程中,不能求平稳,要求真实。如果你追求顺利,一味地追求顺利,往往五欲给你的感觉是一种享受,一种顺利,其实不是真正的顺利,是一种陷阱。

人们为什么会奔向五欲呢?因为五欲给人的感觉是他愿意接受的、顺畅的,能够满足你当下的内心,让你的内心能够得到暂时的安慰,能够叫你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和其他的感受,能够叫你得到这种快乐,这就是五欲的诱惑之处。虽然它能给你带来这种喜悦和快乐,但它从来都不是真实的,它只是暂时给你的。你没有意识到,佛法给你带来的真正的清净和愉悦,那是无与伦比的。

这就像白开水,你喝白开水和你喝蜂蜜水,是绝对不同的。佛法就像蜂蜜水,甜到你的心里。白开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但要让你真正得到各方面的滋养,它还是远远不够的,更无法与蜂蜜相提并论。更何况,欲望之心会腐蚀你,是一种毒水,那就更可怕了。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不能再打妄想了,不能在表面上下功夫,一定要在心上下功夫。

外道和佛家的主要区别在心,佛家直接修的是心,外道是心外求法,他从来不在心上下功夫,老想着怎么把身体锻炼得像牛一样壮,怎么箭步如飞,怎么吃地黄精华,长生不老......,他都在这上下功夫。什么炼丹、练气,有一个气球来回跑,来回跑,他都在那上面用功。一会儿闻闻这个香味,一会儿闻闻那个香味,诸如此类,像那些气功,这都是心外求法的东西,其实就是外道。

有时也打着佛教的旗号,颇有威力。过去有个钟公,我看它写那本书,把佛经写在里面,其实也没什么。俗人写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降服他的人,因为他没有那个真正的修养,他们偷的都是佛教的东西。

比如,印度那烂陀寺被毁的时候,那些经书,很多书都落到了外道手里,被拿走了,被抢走了,外道拿着这些经书如获至宝,为什么?为什么呢? 因为他没有那个修养,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只是一时间忙着扬名立万,所以什么也建不起来。他一看佛经里的这些东西,就照着佛经写,照着佛经抄。这就是为什么外行人有时会把佛经里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他盗用了佛经。别看他是盗用,但他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老道家也搞《心经》,讲那个《心经》、《舍利弗》,都给你解释得不知道歪在哪里,所以根本不在道上。

我们知道,修道必须心在道上,这就是佛法。如果你的心在道上,"心若在道",你在心上下功夫,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你做事好像没有别人努力,但实际上你已经尽力了,这不是在形式上,应该是在心上。如果心与行都一致,那就更了不起了。

真正知道心在哪里,就不会排斥外相。外道是修相不修心,佛法是内外兼修,修的是内,一切都变成内,没有外。外道修外不修心,因为他不知道心在哪里。佛教是心的修行,一切都是心,与他不同。如果你知道心是什么,就没有不能用心的地方,那还有外面吗?无内无外。外道只有外没有内,而佛法是内外兼修的,内外都是心。

因此,一个真正修行的人,不仅要苦修,不仅要用功,还要用心。他无时无刻不在修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外相。没有相并不等于不做,但他没有这种分别心,当他在倒马桶时,他不会说:"哦,这大便很脏,我不去倒马桶了"。没有这样的事。一个人越是修心养性,他就越是不在乎这些事情,甚至会更加用心地去做这些事情。他知道这种恶臭和气味是自己的分别心造成的,也就更加注意这种实际行为。

有一种人就像俗人一样,虽然做了种种苦行,却不修心养性,不克服贪嗔痴,做的都是自己的妄想:明天他开悟了,国王会怎样安排他的高位,他会获得怎样的声誉;他会去哪里,人们会在哪里崇拜他、尊敬他,需要多少人侍奉他,需要多少女人,需要多少男人?...... 想了很多。虽然他做了种种努力,但他的心总是向外追求这些东西,不知道该从哪里培养。

有的人即使修苦行,稍微克服了一点,也有自己的目的:将来生到天上去,就可以享福了。如果他想享乐,那他就是在 "我 "上下功夫,所以到死也修炼不出来。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降伏自己的心。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心,应该降伏自己的心,应该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心,如何去做,一切都应该归于这颗心。那么我们学佛的第一个原则是什么呢?第一次举行的佛教仪式是哪个仪式?

弟子:应该是三皈依吧?

对,第一个就是三皈依。

什么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皈依你的心,就是皈依你的心。所以,有 "三皈依",就有了一切;没有 "三皈依",就没有了一切;没有 "三皈依",就有了外道;有了 "三皈依",就有了 "心";有了 "心",就成了 "内道"。学佛的第一个仪式就是 "三皈依",所以每天都要 "三皈依",时时刻刻都要 "三皈依",也就是要时时刻刻把 "三皈依 "放在心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 "三皈依"。一切都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要入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行道。如果你有 "这不是我的心 "的想法,那么你就已经成为了外道,你已经有了外道的想法。

有人问:"这粉笔是什么做的?"啊,是生石灰做的" 那你就完了,外道,就这一个念头被归类为外道。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禅宗会提出一些禅宗的说法,为什么呢?就是让你要把所有的念头都放在心里,不允许你有一个念头跑到外道去,所以他总是用语言来提醒你。说 "你怎么打开这扇门?" 他问你这些事情 有时他会问你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他每天都在问你,他用各种阴谋诡计来调教你,就是为了让你提高自己的正念,就是为了让你知道应该修心养性,不应该在事情上转来转去。

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像过去那些大德一样,时不时就能提起这个念头,有时候很可惜。过去,在禅宗里都是那么诙谐,不是居高临下,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怠慢,"你看,都是些大话,都是些成佛的话"。不,他是在念诵,他要提起正念,让你回归本心。

我们的那颗心,如果我们今天不提醒它,过一会儿它就会跑掉。说 "你晚饭吃什么?" "这是馒头,这是面条" 我们一念之间就跑掉了。以前那个禅不是这样的,师父天天考你,天天问你,道友们互相问,就是要把你的正念提起来,让你时不时地回到自己的内心。最后,虽然你没有见道,但你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心都要离相,做这种离相的思惟。你不敢想那些有相的东西,你一想有相的东西,他就打你一炷香,或者给你一句话什么的,所以这个方法非常好。

但是现在说实话,大家的基础就是这样,没有办法。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 "大话",其实不然。他们说:"你看,这就像什么,每个人都像得道了一样。" 他产生了一种羡慕。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修行要这样修,传法也要这样传,不是吗?如果不这样讲法,到头来连在哪里修行都不知道,连怎么起心动念都不知道,那也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要经常做 "三皈依",这是公认的,对不对?我们不提 "心",只提 "三皈依",对吧?你一提,他就说:"你们练的是更高层次的" 他不满意。我们不提高层次,但我们要提高三皈依,对吧?他认识到了这一点。什么是 "三皈依"?就是 "心",不是别的,所有的成就都在 "三皈依 "中,所以我们应该一直修炼 "心"。

行道在心的修炼之道:四十二章经解读

就像《毗卢遮那每日切要》里说的,喝水要像喝水一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时时刻刻回归本心。它主要讲什么呢?早上怎么穿鞋,怎么漱口,怎么吃饭,怎么吃东西,甚至怎么方便,都给你讲了。这叫什么?那就是告诉你要修心养性。你觉得那是什么?你以为告诉你背诵就完了吗?不是这样的。

比如说,你上厕所,如果不漱口,如果不按照这个去做,环境已经污染了你,留下了那个种子印记,你无法摆脱它。如果你按照这个咒语去做,如果你按照这个去做,你的那个相--你的那个不好的相--马上就会破除,不仅消灭它,而且通过它摄取你的心,把它变成你心的一部分,你就能接受它。别看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没办法,我必须利用它来修炼。

所以,你们作为巫师,真的要老老实实地把《毗卢日用要诀》背下来,每天都要用。天天用,就是天天发心。为什么洗手时要念咒?即使每天洗手,如果不念咒,也会堕入生死。如果你先念咒,然后再洗手,这样就一举两得了,你的这个念头马上就会被克服。否则,你就会留下生死之念,因为诵经就是在生死之中。

有时我们不注意,把好的东西都丢掉了,以为是背下来的,以为都是为了将来的圣职考试,其实都是无价之宝。说实话,我们已经得到了太多,我们知道其中珍贵的太少,应用的太少。人这一生有时候很可惜,很努力地工作,却不知道如何修心,所以很难上道。

如果你知道这些东西,知道这都是很好的修心方法,知道念念在生死,你就会用功,你还敢再打妄想吗?这就好比你爬到高处,打了个妄想,就可能从某个地方摔下来;摔下来了,也不知道会摔成什么样。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这一块。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北京代放生协会 北京代放生协会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