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心三观:揭示修行的真谛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08 浏览:501次
深入一心三观:揭示修行的真谛

努力修行的目的与西方一心三观

当时,菩萨化缘结束后,召集所有弟子,对他们进行指导。他对丁勉说,"你叫丁勉,名叫自悟。只要你努力修行,就能证得无上菩提,成为善知识,延续佛陀的智慧生命。你不要舍弃自己。" 丁凯问一心三观的目的。菩萨说 "太宗三观,圆中之妙。知圆心,则道成矣。" 他与丁勉并肩而立,偈曰:"一开二开,今日再开,菩提有种,妙手双栽。"

请翻到课文第四十三页,也就是我们的章节判断中的第四十三页部分:流通部分。流通部分--第 56 段:最后的启蒙。这是中坛净影妙法菩萨二十四次开示中的最后一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在座的每一位弟子进行扎根和修行方面的开示,大部分开示都以偈颂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开示非常重要,也是觉沃妙法菩萨一直以来以大悲心引导众生妻子的方式,指出了通往西方佛陀果位成就的关键路径。

让我们看看第一小段,它表明一个人应该努力勤奋地练习。"当时 "指的是那个时候、那个时刻。觉沃妙行菩萨教化这些众生的因缘已经结束,即善根深厚的众生已经证悟,将来有缘证悟的众生已经种下种子。"化缘已尽",即众生感受的机缘已尽,菩萨的化缘也已尽。这都是因为众生的化缘,教化众生的化缘。化缘结束后,所有弟子都会被普遍召集起来,对每个弟子进行教导和指示。然后,这些指示作为最后的指示下达,当然更加简洁明了。当时给丁勉的指示是 你的名字是丁勉,你得到了一个数字--数字是子恺。这就把名字和数字联系起来了,丁勉的意思是鼓励修炼--努力修炼,什么叫自悟呢?"自悟无上菩提"

请注意 "自我 "一词。"自 "有很深很广的含义。我们读《无量寿经》,里面讲到阿弥陀佛作为成正觉国的大国王,"弃国出家,号法藏。出家后,他成为世自在王佛座下的弟子。他先是在偈颂中赞叹佛陀的身、口、意功德,然后对佛陀说:"世尊,我愿佛陀为我弘扬经教,让我修成佛土清净庄严,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这样,我就能在这个世界上迅速获得正觉,拔除一切生死的根源,因为生死是勤苦的结果"。这是法藏比丘在佛座下的祈请和发愿。发愿建立净土,发愿快速成佛;不仅要拔除自己的生死根,还要拔除一切众生的二种生死根,这是多么伟大的愿力。当时,世自在王佛听闻此大愿,也是心中欢喜,便向法藏比丘开示道:"如汝所修,庄严佛土,汝自当知。" 这里出现了一个 "自 "字。"如你所修",你所修的净土其实就是你的真如本性你看,这个 "自性",在禅宗也属于法身向上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 "见性 "就是这个 "自性"。在《六祖坛经》中,当六祖接过衣钵离开五祖弘忍座下时,弘忍的许多弟子不愿意离开五祖座下,以为是惠能偷了衣钵,便追了出去。当时,其中有一个原本是四品将军的人--慧明跑得最快,渐渐追上了他。眼看就要追上六祖了,六祖一看他跑起来了--他是将军,跑得很快--也没办法。他想,衣服是不能强行拿走的,就干脆把衣服放在大石头上,自己躲进了杂草丛中。这个慧明看到衣服在那里,就急忙去拿,但他用尽了力气也无法搬动--他拿不到。慧明毕竟是修行人,知道自己是来求法的,便说:"我不是来取衣服的。慧能听说他是来求法的,就出来说:"好吧,既然你是来求法的,那你就坐下吧。让他坐下。六祖惠能就坐在上面,他在瓶子的下面。所以窥基菩萨说:"汝名自开。当你能够精进修行时,你就能打开自性这个宝藏,你就能打开、显现、证悟、进入佛的知见--无上菩提"。当你开启了自性的地藏宝藏,只有当你自己 "不为他悟"、"归于无得 "时,你才能证得无上菩提。"此时你可以成为众生的大善知识" "你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延续佛陀的智慧" 给他这样一种启迪,说:"你不能自暴自弃,要有担当精神。" 你要有 "即心即佛 "的承诺,你要有 "即心即佛 "的努力。所以他的名字叫 "丁勉"。-你要 "即心即佛",如果你 "打开自己",你就是 "即心即佛",你就能成为延续佛陀智慧的善知识。这是第一条指示。

好,我们来看第二段。第二段是开示定开 "一心三观 "的宗旨。第二段是向定开开示天台 "一心三观 "的宗旨。由于定开可能对天台宗感到满意,所以他询问了一心三观的宗旨。觉行妙法便说,天台的一心三观是 "圆中之妙"。这个意思一定要领悟。天台宗的三观是第三观:先空观,后假观,再中观。圆觉宗有心性三观,即空、假、中三观,同时存在。一心三观,也就是当下这一心,你要看到百界、千界、三千界的自然。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叫一境三观。一境三义,大家要注意。一切法就是一法,这叫真谛;一法就是一切法,这是俗谛。你看这个真谛,一切法--就是现象界的一切法,你要明白它就是一法,就是真如本性--一切法的空性。但从这个空性--万法的实相--中又能生出万法,这就是所谓的 "一法即万法",这也是通俗的意思。这就是 好吧,那你怎么去做呢?我们现在的心法、色法,等等等等,你在一切法中看到一法,这就是空观:一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就是空,这就是空观。然后在一法中见万法:空--因为自性毕竟空,所以万法才能生起,这是假的观点。非一非全,是中观。在这里面,它只是彼此的主伴。当你观一法空时,万法皆空;当万法皆空时,你的假观和中观也就空了,这就叫总空观--就你的总空观而言。那么如果你在这个假观的层面上,一法假,万法假;一假,万假,那么你的空观、中观都归于这个假观,这叫总假观。那么你以中观为主体,一个中心,所有的中心,那么所有的空观、假观都是中观,这叫总中观。这就成了天台所说的:不思议一心三观。以不思议三观来观不思议三谛,这就是圆教的思辨方法。一般来说,天台讲 "一心三观",首先要在当下体悟到这个妙心,也就是在 "一心 "中体悟到 "三观",在 "三观 "中体悟到 "一心"。这个 "一心三观"--"妙 "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就是 "妙在圆心"。大家注意这个 "圆心",圆心就是我们现在思想的中介一心。当他在补特伽罗的层面上谈论这个心时,这个 "圆 "包含了圆融、奇妙、圆融、和谐、完美、圆融的含义.......。这个 "圆 "包含很多含义。总之,站在补特伽罗的高度来看,我们现在的思想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圆觉经》修行的不可思议的结果。你可以从圆教的层面来理解这些经文--有几部经文反映了这种圆融妙心的不可思议性,如《华严经》。华严经》属于一乘圆教,也就是圆教。你看,《如来出现品》里说,毗卢遮那释迦牟尼到了药叉地,示现八相成道的时候,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放光,其中,他脚下的光照到了地狱。当他到达地狱时,地狱中的所有众生都在光明的照耀下投生到了陀利塔拉施特拉(Dhritarashtra)。在 Dhritarashtra,八相释迦牟尼佛来到南阎浮提,降世为人,成为八相释迦牟尼佛。这时,天上传来了鼓声,当他闻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时然后大家一起看《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叫一乘净圆教。华严》是《圆觉》,《法华》叫《净圆》--《独觉妙净圆》。你看,他正在为在场的弟子们授记成佛,其中他授记提婆达多将来成佛。提婆达多是佛陀生前犯下五大罪业的人之一,他堕入了深渊;然而,佛陀却为提婆达多授记,让他在无量劫后成佛,这尊佛的名字--"名曰天王如来"。这就是基于圆教、圆心的层面:一个因五逆重罪而被打入地狱深渊的众生,最终也能成佛。再看我们的净土法门,也是大乘圆教。观世音菩萨本愿经》中说,生在下界的人,犯了五逆十恶,即将下地狱,有善知识劝他念佛、 地狱的猛火化作一阵清凉的风,风吹起一朵莲花,莲花上有一尊佛来迎接这位即将下地狱的众生。迎接这位即将下地狱的众生 因为他打电话给丁凯,说 "你和丁勉站在一起"。就给了他们一句诗。"一开二开","一开 "就是前面提到的丁勉,他的号叫自开,然后这里第二个叫丁开。所以,"一开二开 "指的就是他们两个。什么是 "今日重现"?就是说 "八百年前你们是我的弟子,我去了极乐世界,你们还没有成就,所以就在这个世界上,八百年后的今天你们又回来了",这叫 "今日再现"。"菩提本无种,妙手空空种"。菩提心,众生皆有佛性:菩提有种,众生皆有佛性。"妙手双栽",妙手,一般我们把佛法称为宝山,要想满载而归,必须用手去拿--提取,才能满载而归。如果没有手去拿,深入宝山,就会空手而归。所以,这只妙手一般被比作信心--信心是能够进入的。如果以不可思议的信心培育菩提种子,持戒念佛,就一定能证悟菩提。--2009年冬季佛七期间,大安法师在东林寺开示。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北京代放生协会 北京代放生协会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