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公园放生动物,甘肃省佛教协会召开会长集体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5 浏览:931次

一、放生王八感应很快

1、2022年11月28日,甘肃省佛教协会在兰州召开会长集体学习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围绕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题,嘉木样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安兴虎联系我省佛教和佛协工作实际作了交流发言。副会长妙林、悟空、罗桑宗周、普正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省委统战部十处一级调研员阿旦珍才让应邀到会指导,本会驻会副秘书长和在兰部分省佛协理事列席学习会。副会长理因法师主持学习会。

2、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指明了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会议指出,省佛教协会及其成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充分发挥佛协组织的积极作用,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以推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省佛教协会及其成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坚持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活动,力争佛教界自身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要明白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推进我国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进程,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保证佛教健康传承。

4、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全省佛教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下一步,将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切实向全省佛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同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教,深入开展“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和崇俭戒奢教育活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引导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团体、进场所,模范拥护和示范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佛教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团结引领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我省佛教中国化行稳致远,为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5、甘肃--中国的石窟艺术之乡

6、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地形狭长,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如同一个长长的天然走廊。这里的自然风貌雄浑而又独特,既有雄峻挺拔的高山峻岭和丰美广阔的高原平川,也有富饶美丽的牧场草原和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壮美的山河,旖旎的风光,构成了千里陇原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神秘质朴的瑰丽色彩和内涵丰富的自然景观。

7、千里陇原,不仅以其壮阔美妙的自然风貌使人向往,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引人自豪。在这块广阔的大地上,由于我们祖先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和劳动,遗留下了无数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数不尽的文化宝藏中,尤以石窟寺最为突出。其博大深奥的文化内涵,多彩多姿的动人形象,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等诸多方面,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甘肃古代石窟艺术的高度成就和历代陇原各族儿女们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巧。

8、石窟寺艺术,亦称佛教艺术,它是随著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弘扬而兴盛和发展起来的。古代的甘肃,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和重要,曾是著名的陆路丝绸之路的要冲和必经之地。在当时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总汇和集散之地。佛教从印度经中亚向中国内地传播,陇原首当其冲。特别是魏普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一带,战事连绵不断,生活在动荡不安、刀光剑影环境中的善良的人们,渴望著和平与安宁。当树,先后统治过甘肃的"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和"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割据性地方政权最高统治层中的代表核心人物,如前秦的符坚、后秦的姚兴、西秦的乞伏炽磐及前凉的张轨、北凉的沮渠蒙逊等,都十分倡导和尊崇佛法。佛教慈悲济世的思想,在当的特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赏识与接受,从而更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弘扬与发展。由于北方的佛教比较注重修行和禅法,僧人们在远离城镇喧闹的偏远的僻静山林"凿仙窟以修禅",成为北中国佛教盛行的一大标志和时尚。留存至今的甘肃境内的大部分早期开创的石窟寺,就是当时这种佛教发展社会思潮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反映。

9、甘肃境内的石窟寺,据不完全统计,现存者多达百余处,其中具有研究价值的约60余处,分布在陇原大地的四面八方。这些石窟以其开创年代之久远、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和形式的多样等诸多优势,居全国石窟寺之冠。因此,甘肃还被人们冠以"中国石窟艺术之乡"之美誉。

10、甘肃石窟寺,自十六国前秦、后秦、西秦、北凉起迹,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各代,前后历一千五六百年之久,连绵兴建而久盛不衰。尽管各个石窟的规模大小有所不同,有的时断时续,但就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和庆阳北石窟寺等几个重要石窟而言,自开创以来历代都有不断的开凿或修缮。如果把这些石窟内各代雕像与壁画作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可反映出中国石窟艺术产生、兴起、发展、繁荣、衰落的全过程。可以说,甘肃的石窟寺是体现中国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最全面、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宝库。它们为研究和补充中国佛教史、美术史和佛教艺术史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难得的系统资料。这些珍贵的佛教艺术作品,是许多世纪以来陇原古代各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集体劳动创作的成果,是我们伟大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宝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生日放生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1、甘肃因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处于西域文明和中原文化的交汇点,中原和西域的文化,西去东来,使这里成为融会交流的集散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价值,特别是早期的佛教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首先在这里生根、发芽.交融、变化,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成为我国人民所能接受的符合我们民族审美习俗的作品,然后再传向内地。甘肃石窟艺术对早期中原佛教艺术的发展,超过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甘肃因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民族成份的多样性,各地石窟寺中的作品,也有著鲜明的时代共性和地方特征。在一千五六百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汉、鲜卑、吐蕃、西夏、女真、蒙古、回鹘等不同民族政权的交替统治。各民族的统治者们,大多倡导和信奉佛教,并在这里出资开窟造像,创造了大量的雕塑与壁画作品。这些佛教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各地宗教信仰的不同流派,不同的题材内容,不同的制作方法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观念与习俗。通过同一时代艺术的共性,也可以得知古代各族人民在共同信仰和其间生活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及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时代特征以及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互依存的历史事实。

3、甘肃石窟寺中所展现的历代佛教艺术,是中国中古时代无数艺术家和能工巧匠们伟大的创作。这些作品,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像和卓越的才能。他们不仅使佛教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在神州大地茁壮地成长,更使佛教艺术突破了其固有形式与内容的限制,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艺术是宗教影响下的产物,古代的宗教家是为了使千千万万的善男信女们通过这些宗教内容的雕塑与壁画,加深对宗教的崇拜与信仰,使他们通过这些生动优美的形象,对佛产生敬意并受到巨大的感染,为了在信仰者之中产生影响和作用。因此佛教艺术自然也特别注意给其作品赋予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而今,产生这些石窟寺的时代早已过去,其宣扬的内容,在很大的程度上失去了现实意义。但这些艺术作品,早已成为我们伟大民族艺术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宗教艺术史,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以及历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者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和爱护的。

4、——记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程晓钟

5、大地湾,大地之湾!这样一个声名远扬的名字,这个让我们感受到了苍凉和雄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足以令每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史前文化遗存之在人们的心中幻化成辉煌灿烂的奇迹。其实,在当地许多老百姓的眼里,大地湾就个“土坑坑”,没有啥可看的。而有一个人却在这个“土坑坑”里守候了整整10年,将它当作自己生命中的宝,老婆孩子也索性搬进这个“土坑坑”里来陪伴他。

甘肃公园放生动物,甘肃省佛教协会召开会长集体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

6、这个人就是程晓钟,大地湾文物研究保护所所长。

7、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想看1000年前的中国就去北京;如果想看3000年前的中国就去西安;如果想看8000年前的中国就去大地湾。到了大地湾,不得不提及大地湾的守望者程晓钟。

8、1996年1月,29岁的程晓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物博物馆系,被甘肃省文化厅从庄浪县博物馆选调到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任所长。按当时省文物局一位领导的话讲,程晓钟是临危受命。因为当时的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保护力量薄弱,保护任务繁重,单位缺乏朝气和活力等诸多困难。弹指一挥间,十年之后的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规划实施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大地湾由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地名变成如今蜚声中外的名字,是中国8000年文明的象征。

9、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被称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坐落于陇山西侧的葫芦河支流五营河与阎家沟溪水交汇处的第三级台地以及山地上。南依山丘,北傍河川,是一处依山面水、风景秀丽的地方。遗址面积275万平方米,距今7800—4800年,上下跨越3000年左右。1978年至1984年,省文物工作队进行连续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3000多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近万件,在我国新石器考古中,无论规模、遗迹遗物的丰富程度,还是研究价值,均超过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截至目前,大地湾遗址还是一本尚未完全打开的历史教科书和地下博物馆。专家论证,大地湾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术水平高,它的发现对建立渭河上游史前文化序列,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等重大课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0、然而,当程晓钟被调到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主持工作后,他却发现,这样一处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古文化遗址,在文物保护和展示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多年从事文博工作的他深深认识到保护永远是文物的生命线,保护好遗址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996年,他带领仅有的3名员工完成了当时正在遭受风雨侵袭的FF372两座原始房址遗址的复原保护工作。大地湾遗址自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保护范围一直没有划定和公布。针对这一情况,程晓钟多次带人踏勘考察遗址,并与当地政府协商划定保护范围,于1998年促成了大地湾遗址保护范围的公布,从而将大地湾遗址的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与此同时,他主持完成了科学、全面、系统的“大地湾遗址”档案,为遗址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系统翔实的资料。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北京代放生协会 北京代放生协会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