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寺庙放生乌龟,北京寺院文物记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2 浏览:161次

一、云南放生公司

1、一国之艺术,一国人之心思才力所由表见,上焉者在宫庙,下焉者在寺院。宫庙每因变乱改革,兵事扫荡,化为飞埃,惟寺院则尚有孑遗幸存。惟历年久远,典守非人,则亦有损隳之悲。一切有为,有如梦幻,非虚语也。昔汉魏都洛阳,崇重佛教,佛寺甲于天下,永熙之乱,城郭丘墟,后魏杨炫之行抵洛阳,感念废兴,因摭拾旧闻,追载故迹,成洛阳伽蓝记,至今传世,读者兴感,一若洛阳昔日佛教之迹,犹在目前,何其盛也。

2、北京为五朝首都,隋唐以前北方重镇,其于佛教营建,颇有遗留。无畏弱冠入都,中岁居止,迄今已五十年矣。溯乎其前,则历史具在,无待赘陈,而清咸丰末年鸦片之役,英法联军,及光绪庚子义和团之役,尤为惨烈。兹所具载,先录其存者,次亡佚,次道教宫观。耳目所及,不惮烦言,亦犹杨炫之之志欤。世之览者,当亦有感于斯乎,撰北京寺院文物记。

3、天宁寺在广宁门外,元魏所建,号曰光休,隋为宏业,唐为天王,金为大万安寺。当元末兵火荡尽,明初文皇在潜邸,重修,宣德中改元宁,正统更广善戒坛后复改今名。寺存隋仁寿建塔,安置佛舍利。塔无阶级可上,其址为方台,广袤各十二丈,南北有门鐍之。台上为八觚坛,雕刻锦文华葩鬼物之形,上为扶兰,兰旧四周,架铁镫,三层,凡三百六十盏,每月八日注油然之,兰内起八柱,缠以交龙,四正琢为门,有天王像夹立,四隅琢为牖,夹立菩萨像,皆陶甓为之。自址至柱楣为一层,高约全塔三分之自是以上,飞担叠拱,又十二层,每椽之首缀一铃,八觚交角之处,又缀一大铃,通计大小铃三千四百有奇,风作铃齐鸣,若编钟编磬之相和焉。最上露盘相轮,鎏金火珠以镇其顶。塔下八方,各安铁鼎,腹接八方作八卦,明万历年所铸造。清初王士祯,朱彝尊曾居此。舍利传曾放光,今铃鼎多废矣。接引佛殿后悬宝塔图,高一丈五尺清康熙辛未虞山许德写,大兴口秀同室人刘氏施。许德尝官部察院经历,善小楷书,五台山北山寺亦有此图也。寺之西角,有小石室以济孤魂,内有北朝白石小造象再则亡之。辽尊胜陀罗尼幢,明宣德正统二碑今皆不存。

4、法源寺,即唐悯忠寺,在宣武门外西胡同,贞观十九年,太宗为征高丽阵亡将士造,其地为唐幽州城东南隅,于城东门之东也。昔宋钦宗自云中来,曾居此寺。后有高阁,唐李匡威所建。唐谚云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早圯,今有藏经阁明建。寺藏石造像一为北齐武平元年雷姓十六人造,一为唐永徽元年比丘尼毛藏妹严行造。古水陆画甚多,北宋人画北方毗沙天王像尤胜。殿南有唐会昌六年采师伦撰重藏舍利记,又辽应历七年石幢。西廊壁嵌唐至德二载张不矜宝塔颂,苏灵芝书,辽大安十年观音地宫官利函记,沙门善制,门人义中书,金大定中礼部令史题名记,党怀英撰不知何年萃集于此也。僧种丁香甚多,每际花开,觞名流于此。大殿前古栝二株,千年外物,西院有已朽唐槐之根株在焉。

5、圣恩寺在斜街口,即唐大悲阁,在镇城之中,辽圣宗遇雨,飞驾临此,改寺曰圣恩,而阁隶焉。今虽有阁仍高跨道中,而昔之碑碣已无复有矣。

6、鹫峰寺,在北闹市口内,即唐淤泥寺。鹫峰者唐僧之号也,旧有唐刻心经幢今无存。明时旃檀佛像,自圣安寺移此,清康熙四十年移奉宏仁寺,别以铜范如来像还供本寺。寺名卧佛,以有卧佛得名。殿壁画明人绘,近年修理,已涂抹,可惜也。

7、崇效寺在白纸坊,唐刘济舍宅为寺元至正初重葺,明两修之。其地旧名柳河村寺在村西,旧有杨椒山先生题无尘别境,惜洗去。寺环植枣千株,王渔洋称为枣花寺。枣花尽而牡丹丁香继盛盘由僧智朴居之,有红杏青松图长卷,题者甚众,优劣错杂。僧房有智朴行书五言楹帖,朴明武将,国变披缁,乾隆游盘,强以进士加之,殊可笑也。后有藏经阁,明建,隆庆二年万缘碑,首镂瓦屋形,檐溜斗拱咸备,中镂小碑,高尺余,勒文其上,四旁骈列小格每格作屋形,前后共一百五十八格,中镌助缘者姓名;定出名手。春季花开,游者徘徊其下多不忍去。旧有智朴像,久佚。余得师像,因属同社马晋摹写题记装鐄送归寺中。(未完)

8、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郊75公里的房山区境内,因藏有万千珍贵的佛教石刻经板而著称于世。刻成这些石经,从隋至明历经千年,是我国继万里长城,大运河之后的又一浩大工程。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图书馆,向有“北京敦煌”之誉。

9、云居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寺分三路,中路佛殿五层,六进殿宇,南北两路建有僧房客舍之行宫院落。寺旁南北对称耸立着外形、结构迥然不同的两座辽塔,俗称北塔和压经塔。门前有杖引泉流过,清泉垂柳,自然环境颇为幽美。寺东北l.5公里处是石经山,本名自带山,唐时名涿鹿山,当地俗称小西天。海拔400米,山腰处分两层凿有九个藏经洞。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中最大的一个,长宽各约l0米,成不规则方形。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撑洞顶。石柱八面共雕有小佛像l056尊,称千佛柱。洞四壁嵌有云居寺创始人静琬法师早期所刻经板l46块。l981年ll月27日,在雷音洞拜石下地穴内发现明代石函,函内有以函套函方式密封的佛舍利。

10、云居寺于隋唐时代由幽州智泉寺静琬法师创建,历代屡有修葺扩建,成为规模宏伟、僧侣众多的巨刹。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经山上,下寺即今云居寺。辽金时代云居寺因刻石经闻名,故有石经寺之称。明代因石经山东麓建立东峪寺,又因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清初又改称西域寺并保留云居之名。抗日战争时期云居寺毁于战火。

二、2023年9月适合放生的日子

1、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和有关部门一起开始对房山石经进行全面调查、发掘和整理工作,前后历时三年,先后从压经塔下地穴和石经山九洞中,清理出自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14000多块。1961年3月4日云居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云居寺不仅以石刻经板闻名于世,古时亦有“碑海塔林”之称。近年于云居寺东南、东峪寺西南土丘上,发掘出中峪寺部分石刻及遗迹。石刻文字表明,中峪寺为辽代所建,有塔林数百座。除此之外,较有名气的有:北塔、南塔、景云塔、太阳塔、开元塔、压经塔、琬公塔、梦堂塔、老虎塔、万人塔、三公塔。这些塔大部分是唐代建造,其余为辽塔。

3、云居寺还藏有纸本经两万来卷,绝大多数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内有明南藏、明北藏、单刻佛经、藏文经卷、手写佛经、残卷等。这些是我国仅有的明版经卷,有极宝贵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4、木版经,是清代由皇室下令刊刻出版的一部佛教典籍丛书,名《乾隆朝大藏经》。内容极为丰富,是研究佛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翻译工作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前世界上只有两部汉文大藏经的经版保存至今,一部是珍藏在南朝鲜伽耶山海印寺的《高丽藏》;一部就是云居寺珍藏的《乾隆版大藏经》。全部版面约重400吨,堪称我国木板书之最。

5、“石经”、“木版经”、“纸本经”都为世上罕见珍品,可谓云居寺“三绝”。

6、1955年5月周恩来在北京广济寺参观

7、在三世佛前供奉有香、灯、瓶、炉等供具。这里堪称国宝级文物的是整棵檀木明代所雕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长明灯烛。三世佛龛之背板上裱贴有一幅高5米,横长10米的纸本《胜果妙音图》。这是清代画家傅雯所作的指头画,目前所知这是指画之最,堪称国宝。这幅描绘了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巨幅图画,画面的中央是本师释迦佛,佛的左右分别为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另外有四大天王和众多的菩萨、罗汉等。在佛莲花座前还有善财童子以及大鹏、迦陵频伽鸟鸣和雅音,欢喜谛听佛说,随喜奉持佛陀所说真理。这幅作品是清乾隆皇帝令傅雯所画,原设于大内,后赐于宣南慈仁寺,后遭受劫难,文物流失于民间。该作品被广济寺常住出资购得,成为广济寺的镇寺之宝。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请故宫博物院专家重新修复了古画。三世佛两侧陈列有明代铜铸十八罗汉。

北京寺庙放生乌龟,北京寺院文物记

8、在大雄殿前有明成化、万历、清康熙、乾隆石碑5块,表示该寺与当时上层的关系。其中康熙皇帝所赐的文字碑与无字碑相对屹立殿前,成为“空有碑”,这表示佛法的真空妙有,极具深意。殿前的4棵大槐印证了广济寺的风雨历程。佛寺是信徒、香客心中顶礼膜拜的神圣场所,希冀于佛菩萨的加持,而缕缕的香烟,也承载了多少人的愿望。

9、大雄殿后为圆通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因观音菩萨广大圆满,闻声救苦、救难,耳根圆通,故曰:圆通。殿中正座是大悲圣观音菩萨像。西侧一尊是元代铜观自在菩萨;东边一尊是明代多罗菩萨,即藏传佛教所称的度母。这个殿东边墙上有延生普佛红色牌位,为信众消灾解厄、普佛祈求;西边墙上有黄色往生牌位,是专为亡故之人超度往生设立。

10、第三进院落就是藏经楼,因为上世纪50年代曾经从北京灵光寺出土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暂存广济寺藏经楼,故称“舍利阁”。阁下是多宝殿,多宝殿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殿正中供奉着三尊明代铸造的铜佛像,两旁高大明亮的玻璃柜中陈列着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日本、印尼、越南、美国等地区佛教界来访人士赠送的珍贵礼品。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北京代放生协会 北京代放生协会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